跨国旅居养生新模式走俏

ytkang8年前 (2016-12-23)养生466

“中医神奇,不得了!”前不久,首届中俄跨国旅居养老互访活动举行。35位俄罗斯“候鸟老人”打包行囊,来到中国黑龙江省黑河市体验了一把“跨境养老”,近距离感受着中医针灸理疗的魅力。

不过,《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解到,部分边境口岸城市的中医技术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影响了中医业务的开展。也有一些医务人员担心,民营或个人中医诊所乘虚而入,招揽俄罗斯游客,开展的中医技术服务,在规范性操作、保障医疗安全上存隐忧。相关专家建议,应发挥好中医强大的市场蕴含力,统筹市场布局、强化政府有序引导,让中医发展“再扬帆”。

中医理疗成俄罗斯人新宠

走进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儿童康复区,医生们正在利用中医针灸、按摩、推拿等技术,为脑瘫患儿做不同项目的治疗。33岁的俄罗斯母亲奥莎娜说:“孩子两个月前刚来时肢体痉挛很严重,现在我感觉他胳膊和腿不那么僵硬,有效果了。”

康复中心的一角,家住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斯维娜正录制医生给孩子康复治疗的视频,准备回家对照着巩固。她5岁的儿子经过近半年治疗,已经从站不稳到可跑可跳。据院长唐强介绍,医院近几年共为千余名俄罗斯患者提供了中医医疗服务,其中脑瘫患儿占八成,主要是发育迟缓或自闭症患儿。医院专门引进俄语人才,很多医护人员能与俄罗斯患者进行俄语沟通。

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学军说,中医认为,通过一定方法刺激人体经络线上一些特殊部位的点区,可以保健或治病。这些点区被称为“穴位”,与西医解剖学中所讲的人体器官不同,它们是看不见的。黑龙江省当前面向俄罗斯的中医药推广,一在学术交流,二在开办中医药机构,三是依托传统中医技术和具有医疗作用的自然资源吸引俄罗斯人前来,开展疗养服务。

设在五大连池市的黑龙江工人疗养院拥有占地16万平方米的天然矿泉浴场和矿泥湿地资源,优质的水源和舒适的疗养环境让俄罗斯游客流连忘返。在这里,每天早上5点多,便看得见一位位俄罗斯老人提着大水瓶,来到一排排水龙头前,打自地下而来的泉水。待到旅游旺季时,餐厅里近80%都是俄罗斯游客。

记者采访的一对俄罗斯老夫妻,退休前是教师。他们说:“之所以选择来这里‘跨境养老’,冲的就是有特色的中医针灸、拔火罐等养生理疗。”在这里,游客疗养时间大都在十天以上,有的俄罗斯游客已经连续十几年来到五大连池疗养度假。据疗养院院长叶辉介绍,随着疗养项目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游客选择来这里康疗养生,全院1000余张床位在旺季时供不应求,截至今年9月份,疗养院已接待俄罗斯游客万余人次。

据黑龙江省商务厅统计,2015年,累计有5万人次境外患者在黑龙江省内医疗机构接受中医医疗保健服务,收入达1700万元。今年上半年,黑龙江全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共接待近9000名俄罗斯人来华进行中医疗养。

市场倒逼中医药旅游改革

“在俄罗斯的治疗不理想。听其他生病孩子的父母介绍,又查了很多资料,来到这里。”奥莎娜带着儿子从莫斯科飞越几千公里,经武汉转机来到哈尔滨。据介绍,黑龙江省在中心城市和沿边口岸城市医疗机构加强中医服务建设,打造的梯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也给“服务再升级”提出新要求。

佳木斯市中医院党委副书记张虹说,虽然医院配备有专业中医人才队伍和治疗设备,但俄罗斯人显然更愿意前往商业发达、中转便利的中心城市。一些业内人士说,边境口岸城市的中医技术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影响了中医业务的开展,“俄罗斯人体型偏大,可有些口岸城市中医院的理疗床位,都不及俄罗斯人身体一半的宽度。”

王学军说,当前在黑龙江进行中医康复保健的俄罗斯人,多是通过“医+旅”模式、跟随旅游团而来。为缓解公立医院承担的人口医疗压力,一些医疗机构通过与宾馆、酒店开展合作,为游客提供上门针灸等中医服务,部分景区还建设了养生保健服务中心。

“来中国治疗一次通常要两至三个月。人生地不熟,多是通过地导或旅游团,接洽医院、设计治疗方案,安排租房住宿。”斯维娜说。记者了解到,俄罗斯父母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治疗时间和频次,有的一年治疗一两次,有的连续来几年,他们通常要租房生活,以保证按时送孩子治疗。

奥莎娜告诉记者,她不想和家里10个月大的小儿子分开太久,她计划下次把两个孩子一起带来,雇保姆帮忙照看小儿子,这样她就能安心了。

受访的多位俄罗斯患者说,他们很认可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的JCI标准体系认证,这是放心的象征。也有一些医务人员担心,民营或个人中医诊所乘虚而入,招揽俄罗斯游客,开展的中医技术服务,在规范性操作、保障医疗安全上存隐忧。

新业态成经济增长新动能

以预防为主的中医技术健康、绿色,在治疗疑难杂症上优势凸显。王学军说,黑龙江蕴藏的丰富中草药、森林、火山矿泉资源,不仅是生态优势,更是经济资源。

黑龙江省今年1月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并提出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开发中俄中医服务平台。

记者了解到,中俄两国有关部门约定,将2016年作为中俄跨国养老养生交流年,通过开展不同层面的休闲养老、康疗养生、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两国老年人的民间交往,推进跨国旅居养老养生项目开展,打造独具特色的“俄罗斯-黑河-五大连池”国际养老养生模式。

黑龙江省社科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笪志刚说,发展对俄中医药医疗,对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拉近中俄两国人民人文相亲具有积极意义。政府可加大引导、推动,加强医疗、商贸、旅游、外事等部门联动,形成临床效应、产业化优势,“这同时也提升了中医的权威性和对外知名度。”

拥有850余种中药材的黑龙江省,当前正借助特有的 “北药”优势发展食疗药膳产业,发掘以人参、北芪、北五味为代表的滋补养生、药食同用的道地药材饮食。王学军说,带动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效好、物质基础明确、作用机理清晰、安全性高的现代高科技保健食品,是对中医药文化的有益补充和丰富。

打造医疗旅游新业态,人才是关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孙忠人介绍,当前中医药领域毕业生普遍实践能力不强、创新性思维较弱,为进一步探索中医特色人才培养的新途径,该校在中医学、中药学两个专业启动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开设中医经典班,全面实施师承、导师制,本科生也有机会和国医大师面对面。这一聚焦中医药类人才培养的探索,已纳入教育部首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范畴。

记者了解到,黑龙江省卫计委与黑龙江广播电视传媒集团联合开发了“中俄中医药健康服务平台”,线上线下联动,中心城市、口岸城市互通。专家认为,将黑龙江打造为国外人士进行康复医疗、养生的目的地,既需过硬的技术支撑,也要完善的发展环境。建议以在建的大型“医养结合”项目为带动,打造符合国际标准的康复医疗社区,形成市场规范,明晰收费、强化监督,建立起包括俄语服务人才、衣食住行在内的对俄医疗旅游业态。

笪志刚等专家说,借由互联网思维打造对俄医疗旅游,还原了终端消费者的参与感、体验感,也有助于市场的规范化、品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