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常委房涛呼吁:打通社区健康管理“最后一公里”

ytkang8年前 (2017-01-19)健康管理520

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都在高速发展,并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影响居民健康的疾病也由传染病为主转向慢性病为主。有学者认为,较之健康回报率低、以治疗性为主的医疗服务,健康管理成为新背景下解决全球卫生问题的重要途径。

深圳作为全国外来建设者最为聚集的城市之一,这样大规模人口流动带来巨大的健康挑战,对城市的人口健康现状、医疗保健制度和相关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做好城市人口的健康服务和管理是推进健康深圳建设的重要方面。

有见及此,深圳市政协常委、深圳市慈善会秘书长房涛近日向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提交的6份提案里,其中一份提案为《关于推动深圳健康医疗社区促进的建议》。房涛希望通过提案以呼吁跨部门携手,促进社区健康事业的发展,打通社区健康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政协常委房涛呼吁:打通社区健康管理“最后一公里”

现状一:健康工作覆盖面小、社区参与不到位

现时我国的健康促进事业开始转向以个体行为干预为主,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个体预防疾病的能力,成为健康促进工作的重点。

然而房涛认为:以个体为基础的健康促进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难以覆盖并影响社区弱势群体。例如,贫困人士长期缺乏营养膳食和良好的居住条件,导致个体在生理和心理层面产生一系列应激行为,如摄入高热量食物、吸烟酗酒等,这对免疫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其发生疾病的概率要明显高于一般人群。而这些危害健康的行为仅仅通过对个体的教育宣传是很难改变的。

另外,目前的健康促进工作整体呈现出“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特色,由地方政府统一规划,各个职能部门分头落实。表面上所有的活动都在社区开展,但社区自身并没有主动发现健康问题、并动员自身资源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社区的参与不到位。

现状二:健康服务缺乏多样性、专业性

房涛发现,目前健康促进的活动大多以健康讲座为主,以至于大家对健康促进的理解等同于健康教育。而且,健康教育的内容类同,形式单一,已经很难为居民所欢迎。而在个人服务方面,仅有针对局部人群的个别疾病,而没有全面健康功能和健康风险评估的服务。这项服务的缺失令很多居民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和面临的危险十分不了解。

她认为,显然在健康服务设置上,我们没有科学地分析人群从健康状态到疾病状态,再到康复状态,都需要哪些服务,这些服务由什么性质的机构来提供。

现状三:健康产业发展难,没有枢纽组织和资金

房涛认为现时健康产业发展良莠不齐的,缺乏行业标准与认证体系。由于缺乏社区信任基础,健康产业“进社区难”,未能完全引入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回应到社区需求。

同时,社会上亦缺乏培育社区健康促进枢纽型组织和优秀服务提供者的资金。这令有效的健康资源未能对接,未能形成布局合理、分工合作和发展有序的慈善生态链条,这不仅造成了有限慈善资源的浪费,而且从长远上来说还不利于慈善组织的专业定位与健康促进发展规划。

那究竟该如何改善现状,真正打通社区健康管理“最后一公里”呢? 房涛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政协常委房涛呼吁:打通社区健康管理“最后一公里”

建议一:以人群为基础的健康促进工作

以个体为基础的健康促进转变为以人群为基础的健康促进,通过整体环境改变,引导整个社会和社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带动弱势人群的健康和发展。以人群为基础的健康促进强调的是运用多种手段对环境和个体行为同时干预。

民政部门在开展健康促进的工作中,其工作目标应是保障健康公平性。民族部门应发挥其“托底”的功能,促进弱势群体健康,同时提高社区解决健康问题的能力。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来为居民——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健康服务;民政可为健康工作筹资,强调通过社会收入再分配,由第三方为弱势人群购买健康服务。

建议二: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建设家庭医生制度

这点建议包含4个具体措施:

1.通过实地调研,了解社区动员在家庭医生制度建设中取得的成效;与社区工作人员合作,探索建立让使用者充分参与的工作系统,厘清志愿者、同伴教育者、健康顾问及家庭医生之间的合作关系,探索建立以家庭医生为核心的多层次社区人力资源系统。

2.通过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社会组织,以项目化的方式,开展“动员社区力量开展家庭健康服务”试点工作,并及时评价其成效,总结经验,为推广奠定基础。

3.委托专业社会组织开发针对社区志愿者、同伴教育者等的能力建设,开发标准化课程,尤其是对同伴教育者建立规范的招募、培训和评价系统,使其成为家庭医生制度中重要的人力资源。

4.在未来探索建立市卫生系统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机制,包括设计服务系统、制定价格标准、开展招投标工作等,使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常态化、规模化。

房涛认为通过采取以上4点措施,社会组织的参与将有效地弥补医疗机构在开展社区动员方面的局限,形成与医疗机构合作对接的机制,大大降低社区健康促进的成本,提高家庭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效率。

建议三:推动政府跨部门、公益组织、企业合作机制创新

房涛介绍到,深圳市慈善会已推动成立以慈善引领行业发展的深圳市首个社区健康促进联盟,形成联盟化+品牌化+专业化+产业化的合作机制,优化慈善生态格局的内在要求。

例如建立首个健康类社会影响力投资基金--“大健康慈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持续对健康领域标杆项目进行可视化评估及投资,为众多健康领域公益项目带来了源头活水,专项投入多个社区健康公益项目。

同时,她认为应推动建立中国健康产业B型企业(或社会企业)标准化认证体系,联合具有社会使命的企业聚合成中国B型公司大型初始社群,打造中国健康产业最具社会价值影响力的典范工程,联合政府、学术、金融、公益机构等各方,围绕行业标准,推出相关配套制度。

政协常委房涛呼吁:打通社区健康管理“最后一公里”

政协常委房涛呼吁:打通社区健康管理“最后一公里”

结语

房涛用了下面这段话作为提案的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改革前沿阵地的深圳,应该承担这样的历史使命:在全国率先垂范,引领社会健康促进领域的开拓与创新,各级官员应与时俱进,解放思想,为健康做出大胆的政治选择。

良好的治理对居民健康至关重要。城市和社区是实现居民健康的关键场所,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以促进赋权和公平,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强化跨部门协作,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共治格局。我们应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形成促进健康慈善事业的强大合力,以“社区慈善+健康促进”的创新模式,从社区发展的视角,以“精准慈善+健康服务”实践打通社区健康管理,即实现转化医学至家庭、个人的最后一公里,为更多人谋得健康和福祉!

深圳市慈善会简介

作为深圳捐赠主渠道,深圳市慈善会是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下,由社会各界热心于慈善事业的机构、团体和个人组成,发动和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自愿向深圳慈善事业捐赠或资助财产并进行管理和运用的、具有公募资质和法人资格的公益性非营利社会组织。

自2004年11月成立以来,深圳市慈善会在弘扬慈善理念、实施慈善项目救助、建立现代社会捐赠体系、完善组织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捐资总额逾26亿元人民币,是深圳市募捐主渠道。其中,汶川、玉树赈灾筹款分别居全国城市慈善会系统之首,已设立初具现代慈善捐赠运营模式的“冠名基金”130多个,策划实施了540多项专项救助项目,慈善公益活动1530多场次,救助各类困难群体数百万人次。

政协常委房涛呼吁:打通社区健康管理“最后一公里”

深圳市慈善会及旗下项目历年荣誉

“市民最满意活动奖” “中华慈善事业贡献奖”、 “南粤慈善奖”、 “中华慈善奖” “中国慈善推动者” “鹏城慈善奖”等诸多殊荣。

相关文章

健康管理不只是每年体检

健康管理不只是每年体检

第一健康发挥了健康管家的功能。   体检后进行健康管理,才能让体检发挥最大作用。 近年来高尿酸血症已明显出现年轻化趋势,在我国的患病人数甚至...

哈尔滨构建大健康卫生格局 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

全力推进“健康哈尔滨”建设,构建大卫生大健康,由以治病为中心的卫生观念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观念转变;建立涵盖全市所有人群、覆盖人生各环节的健康服务网络;优化卫生资源,完善...

打破基层医生在健康管理中的角色壁垒提高待遇是关键

“基层医生是慢病防治的主力军,我们要关心病人,就必须要关心基层医生的职业生涯,以及他们的待遇和今后的继续教育发展。”在4月22日召开的中美医生领袖论坛上,来自华中科技大学...

健康管理,靠医生不如靠自己

在慢性病与日俱增的今天,许多地方在大力推广全科医生签约上门服务,提出的口号是让签约的全科医生成为百姓“健康守门人”。然而,近日在南京举办的“首届健康南京专题论...

湘雅开展签约式健康管理

6月12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举行了“多元化、个体化、持续性、签约式健康管理体系”启动仪式。该健康管理体系将依托湘雅医院的医疗技术力量及签约单位的优质管理,开展连续性的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