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靠医生不如靠自己
在慢性病与日俱增的今天,许多地方在大力推广全科医生签约上门服务,提出的口号是让签约的全科医生成为百姓“健康守门人”。然而,近日在南京举办的“首届健康南京专题论坛”上,专家指出,全科医生不是“全能”医生,“健康守门人”不能全部依靠全科医生,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应是居民自己,慢病管理也需要政策层面多方助力。
据南京健康管理研究会理事长彭宇竹介绍,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和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 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也导致医疗费用激增。全国每年有700多万人死于生活方式疾病,每分钟平均有7人死于生活方式疾病。此外,目前全国有心脑血管病患者2.6亿人,糖尿病患者1.1亿人,高血压病患者近2亿人,慢病人数占总疾病人数的86%,全国医疗费用的80%也是被慢性病消耗掉的。
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慢病死亡将占到全球总死亡数的75%,其中70%的冠心病,75%的脑卒中和70%的糖尿病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英、美等发达国家,甚至在波兰等中等发达国家,因为重视健康教育,心脑血管慢性病的发病率都在下降,而在我国这些疾病仍在快速上升。
加强健康管理,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刻不容缓。哈佛大学国际卫生政策与管理博士生导师、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项目部主任刘远立教授说,慢病健康管理,是指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的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延缓慢病进展、减少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医疗费用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
“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有生理的、心理的、行为的、环境的……实在太多了。目前中国全科医生培训工作才起步,其数量、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百姓的健康需求,光靠全科医生并不能承担起健康守门人的角色。”刘远立教授认为,管理健康必须靠自己,靠百姓提高自身健康素养——懂得一些基本的医疗常识。发达国家居民健康素养普遍在15%以上,而我国平均只有8%左右。
据刘远立介绍,全科医生担当健康守门人的概念最早来自英国,他们“守”的是医院的门——不该入院的不能住院,大病患者必须经过全科医生批准才能转到上级医院;与此同时,他们“守”的是控制医疗总费用的门,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的、过快的上升。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医疗费用的上涨速度超过总体经济增长速度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医疗费用的上涨速度会直接导致非医疗其他领域支出的下降,任何国家都吃不消。
如何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快速增长?据刘远立介绍,英国的做法是政府出钱购买家庭医生的服务。英国的家庭医生都是个体经营,政府为家庭医生支付两笔费用:一是签约服务费,签约的居民可以免费地向医生咨询、接受服务、获取药品;第二是采取“工分制”,按绩效来付费,辖区居民的慢性病指标,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下降了,政府就给医生记“工分”,按分值给予第二笔补偿。
英国的家庭医生过着很有尊严的生活,他们很愿意多为居民提供及时、便利、安全有效的服务,家庭医生也就成为大医院的“守门人”——居民小毛小病没有家庭医生的同意,不能自行转诊到上级大医院。
将来中国医生的收入绝对不可能靠多开药、大检查,必须依靠签约服务来获得。目前,上海的家庭医生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刘远立教授说,上海的长宁区已经有了比较好的经验,值得全国各地借鉴。长宁区以社保给家庭医生付签约服务费,每位居民每月10元,一年120元。社保利用支付补偿的杠杆促使家庭医生关口前移,将更多的慢性病人管理起来,让慢性病患者懂得日常如何管理自己的健康、有了健康问题如何及时联系自己的签约医生等,不至于将小病拖成大病、花更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