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和情绪行为不该高调定义— —探讨高校的学生德育工作

ytkang6年前 (2018-02-05)心理391

【专家谈】

每个学校都在重视学生的思政工作,但是好像问题不因为重视而有所太明显的表现,新一代的年轻大学生要么流行喊叫着佛系生活,要么为学业纠结得失而失去方向,要么做“宝宝苦、宝宝累”之感叹。这不是一个局部问题,而是普遍的心理和行为表现,那么,为何表现得很勤奋和很乖巧的一代,上了大学却“消极”了?还是他们缺乏正能量呢?还是高校的思政工作值得反思呢?

中学有德育的课程教学,那是为分数而设立的课程,其实算不得教育。教育是养成的修为,教学只是一种途径,就如你知道微积分的数学理论,你依然不知道如何计算你早餐吃的那块面包的体积一样,这需要你的实践活动。实践和践行才是教育的目标,目前的思政教育大部分停留在“听其言”,而不是“观其行”的分析上。“听其言”容易,“观其行”不易,没有践行的时间和环境。一个年轻人的思想不可能定型的,但是他形成的思维工具有没有完备,却是关键的本质,这可以从学生的心理自我剖析和爱好来训练。儒家以及任何理想主义的思想留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实际上是理想世界的“应然”,而不是社会的“实然”。实然是客观的世界,应然只是理想,如果不能实现对社会的客观分层,以及如何阐释“实然、应然”,个体与众生之间的关系,如果不能理解心理预期与结果之间的差距,学生就难以实现理性看待理想与现实的成熟。从中学单一性的升学目标导向,到大学未来多向度的社会角色,仍然用同样的教育模式来进行,能否让学生相信效用?要么是高校思政工作的失准,要么是学生的被反复“轰炸”后的心理倦怠。不走心的教育只能是产生“逆反、排斥”的后果。既不能提升思想觉悟,也不能有多少的政治价值。

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我党在延安时期创立的工作传统,那时候的对象大部分以目不识丁的农民和文盲为主,他们支持共产党的理想和行为,在把握信息上和精神理念上进行深入的解读。贯彻执行确实是良策落实的关键,信息的传递需要精确的解读和理念的高度统一。这既是当初传播技术贫乏造成的迫切需要,也是革命志士知识教育的需要。当下,社会心理和知识已非往昔,思想与心理概念已然分离,政治与礼仪需要分清,不能将思想政治工作扩大化。言过其实,必然功效不能精准。语言是思想的工具,工具不能精准,教育工作效果就如用错了药方。

德育与思政不是一个概念,德育是任何一个社会国家都需要关注的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一种行为基本规范工作,思政则是政治意识形态化的政治概念。思想政治觉悟范畴隶属于德育,但是标准高于德育的要求。谈及思政,学生就好像自己会被切入到思想政治的意识划分之中,一个学生行为思想基本不影响他人,这属于个人范畴。德育工作更多涉及传统“礼”的范围,就是培养一个学生具备基本的社会礼仪规范。现在的学生,基本不太关注政治问题,这不是简单引导的问题,而是从个体思考价值定位的次序问题。思政和德育都必须基于人的接受心理,目前笼统成一个思政课程或德育,往往容易缺乏精准性,缺少分析大学生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和心理问题。一个学生一直来很乖、没有现实压力,也会出心理问题,或因为个人感情问题,或因为观念冲突不能自洽,或突遭不顺,这些一直从同龄人中成长起来的人,是缺乏心理上的多维度解决意识的自觉能力。学界探讨这样的学术文章有两千多篇,说明了教育界的共识,但是如何改变或改革,却是需要政治上的魄力。这是一个理性实践的现实问题,绝不是一个标签化的意识形态问题。

知识垄断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多元化的信息,容易产生多样化的拉力,很容易使得学生产生迷惘,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个人需要负责任的选择,也是每个人成人过程中的学习和把控。如果对大学生的行为、心理缺乏有效的分析,简单化地纳入到一个思想和政治工作的高度,就显得小题大作的,拔高了学生心理和行为。如果一个学生有组织性的观念主导体系,那是涉及政治学范畴的问题,当然需要思政方面的引导和把握。国家教育的思想政治问题是宏观方向的问题,而当下的学生群体工作却是一个相对微观心理层面的问题,不能把宏观的政治政策,直接转移传达给学生,也缺乏具有操作性的实践意义。只有把握他们自身的心理成长,意识到他们的现实出路,根据个人的性格特征、心理纠结点来引导和疏导。

大学生的成绩也好,社会的阶层也罢,都是一种结构化存在的评估存在,这是客观事实。笼统的思政工作,很容易简单化处理学生丰富的心理和思维,混淆心理行为与政治观念的层级关系。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自己的能力会越来越失去信心,这是大学生心理必然要面对的未来社会现实,也是心理上必然要面对的客观环境。在社会结构中,始终存在着金字塔结构,我们鼓动其一个人的期望值是当个贵族,这不是普罗大众的教育,那是贵族的教育。心理学层面的自我训练和剖析才是最基本的筑底教育,德育是大众化的社会活动规范,而思政是高大上的政治目标教育。若人人都希望思想高尚、政治抱负远大,后面的人生就只能是往下走的感受;如果开始的目标是心理上的兜底,就是解决了心理上的疲乏无力,那么,后期不断向上就是一种修为向善的人生前程。

现在的心理门诊,要么达到心理疾病的严重状态才加以重视,要么在初始阶段并不引起个人和家庭的重视。谁都不希望自己作为心理病人去见医生,而且,也不是所有的心理问题都可以从心理医生那边得到合理的解决。分子化时代背景下夹杂着城市化进程,这些因素形成的分子化生活,大学生容易对学业、交际、社会认知、自我包容等多方面产生矛盾和困惑。这些不同层面的问题的出现,有很多确实需要建立专业的团队来进行咨询和处理,但是目前的思政体系,更多是作为一种政治任务而完成,因任务而设课程,因任务而设辅导员,因任务而设心理辅导室。但是,却缺乏真正基于客观事实的问题探讨,如何开设课程?辅导员怎么观察和评估?专业教师和心理咨询如何合适协调开展工作?不是有资质就有能力开导学生,也不是找个辅导员就能真正辅导学生,如果没有系统性的思考大学生心理问题和行为现状,那么,形式主义的思政教育就变得有名无实,思政课程就是一种知识记忆的考试而已。德育也不能停留于口头和书本的知识,而更应该通过艺术和生活实践来落实身教的作用。对于社会和家庭而言,如果年轻人心理不健康,所有的教育付出都会付诸东流。

(未来网特约评论员 沈华清 浙江大学副教授)

相关文章

独生子女有哪些心理问题 5大心理弱点需重视

现在的都市社会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生长环境是不一样的,几乎家里所有人都围着他们转。相对于有兄弟姐妹的孩子而言,他们的成长环境也是不同的,比如由于没有兄弟姐妹的体验,心理上会显得有些自私,不懂分...

开展联动亲情帮教 融解对象心理负重

为做好社区服刑人员改造回归工作,南陵县社区矫正中心在工作中除了强抓人员接收、管理、教育等规定动作外,还注重开展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疏导的自选动作,通过“法”与“情...

浙江松阳:为涉罪未成年人开展心理评估疏导

“经过你们的疏导,我感觉好多了,整个人也阳光了许多。”2016年11月22日下午,天气阴冷,浙江省松阳县检察院未检科干警对一周前他们做过心理疏导的蔡某进行了回访,这个涉嫌...

“中国式相亲”挑剔多(国人心理透视)

陈锋今年30多岁了,由于一直忙于学业、事业,把婚恋一事耽误了。他个人条件很优秀,亲戚、朋友也张罗着为他介绍对象。他抱着试试的心态去相亲,没想到女方初次见面就详细询问他的家庭、个人经济情况等问题,...

早产儿成年后可能更易遭遇心理健康问题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在美国《儿科》月刊上报告说,出生时体重极低的早产儿成年后更易遭遇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 妊娠期一般要持续40周,通常胎儿在37周后出生被看作是足月。世界卫生组织对...

教师咋用"惩戒权"? 心理专家:惩戒注意五原则

教师咋用"惩戒权"? 心理专家:惩戒注意五原则

日前,《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适当惩戒。”办法一出,引发了多方热议。适当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