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补脑”?不存在!
今天,高考拉开序幕。考试前后,考生们的饮食营养与安全,是家长们最为在意的大事之一。除了荤素搭配、清淡爽口,很多父母还会选择给孩子“补一补”——购买一些有“补脑”效果的保健品。
可是你知道吗,让很多人趋之若鹜的“补脑”功效,压根就没有出现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食药监总局)批准的保健品类别中。日前,国家食药监总局特别通告,表示并没有短时间提高智力和学习成绩的“灵丹妙药”,提醒家长和考生千万不可迷信所谓“补脑”产品,且食用非依法注册或备案的保健食品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究竟什么是保健食品?2015年起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对保健食品的定义是: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保健食品不同于普通食品,同时与药品也有区别。据介绍,保健食品上都有天蓝色呈帽形的专用标志,俗称“蓝帽子”。
国家认可的保健食品功能有哪些?记者查询发现,自2003年5月1日起实施的《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规定了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辅助降血糖等27项功能,“补脑”不在其列。而国家食药监总局也表示,截至目前,我国现有的保健食品功能中没有“补脑”这一项,我国也从未批准过任何“补脑”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市面上所谓声称“补脑”功能的保健食品,存在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因为目前市面上确实存在不少生产商夸大、虚构或者不规范描述保健品功能的情况,所以,国家食药监总局今年还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到,保健食品名称不得以保健功能命名。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及广告中应当重点提示“本品不能代替药物”。普通食品不得声称产品功效。另外,保健食品须通过政府主管部门注册或备案才能生产销售。
知道了“补脑”等只是厂商吸睛的噱头,那购买保健食品时要注意哪些?食药监总局特别提示,购买保健食品要“一查、二看、三对号”:检查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有保健食品标志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看清保健食品包装上是否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及其生产许可证号,生产许可证号可到企业所在地省级主管部门网站查询确认其合法性;根据自身情况和注册备案产品的保健功能进行选择,切不可偏听偏信、盲目使用和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