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楚钧:保健品营销乱象何时休?

ytkang8年前 (2017-03-13)食品567

“上两天课,听三句好话,老太太就买了六盒保健品,一万多块钱,还不敢让我知道。”金女士上周回娘家帮忙收拾屋子,在垃圾桶里看到吃剩下的药盒子,软语硬压之下,70多岁的老母亲才说了实话。 这样的事情,生活中并不鲜见。“都知道保健品不治病,嘴巴磨出茧子来,可老人家就是不听。”金女士疑惑“养生课”下了什么蛊,老人着魔一般上当受骗。 最近,奉化消保委发布的消费警示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窥探的窗口。消费警示不到一千字,却是八位义工历时三个多月“潜伏”保健食品行业,体验观察摸索出的“行销套路”。(3月10日现代金报)

其实,保健品营销针对的主要是老年人,采取的方法就是“洗脑”和小恩小慧、免费讲座、免费旅游、回收药品、免费体检、家访送礼等。而保健品的价格一般都高得离谱,堪称“天价”。而“天价”背后是暴利。

保健品营销乱象由来已久。正是这样的营销手段,才保证了保健品的暴利。一次养生讲座上,一种被说得近乎毫无缺点的降血压产品深深吸引了一位姓任的老先生,最终,他为患有高血压的老伴订购了这种山东某牌子的“银杏滴丸”。岂料,他一下子收到了三年的用量,要价11520元,而说明书上标明的“保质期”是24个月。一位80多岁的老人患有眼底黄斑,参加过一家保健品公司的老年人集体活动后,花了5万元购买了120瓶硒萃胶囊,说是补硒治眼病。按照国家规定,每人每天补硒不得超过80微克,价格仅人民币8元而已。而保健器械、保健用品的价格虚高就更是不一而足。

保健品营销乱象是保健品市场乱象的反映形式。但有一点是值得重视的,那就是对于这种乱象,似乎在监管上并没有看到相关职能部门为此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大家都注意到,很多保健品的营销活动是公开化的,一些所谓的保健馆、生活馆、老年体验馆都是明目张胆在开展营销活动的。但很少见到相关职能部门对这些这馆那馆进行查处,对接到的相关投诉公开曝光。

长期存在这种乱象,当然损害的不只是老百姓的身心健康、经济利益,也有损政府的公信力。而这背后,最为紧要的或许是如何解决保健品市场监管中的“九龙治水”,没有形成拳头、合力和有法可依、依法严厉打击的问题。

相关文章

保健品“补脑”?不存在!

今天,高考拉开序幕。考试前后,考生们的饮食营养与安全,是家长们最为在意的大事之一。除了荤素搭配、清淡爽口,很多父母还会选择给孩子“补一补”——购买...

高考中考前保健品旺销 专家:吃药不如睡足觉

如果要写一篇“那些年,我们吃过的补脑保健品”,相信不同年龄段的人都会往这个名单里添加属于自己那个年代的回忆。也许我们都明白,这些“补品”的心理价值...

保健品潮流来袭 告诉你知名的澳洲保健品有哪些

保健品潮流来袭 告诉你知名的澳洲保健品有哪些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知名澳洲保健品品牌陆续地出现在中国市场,打开各大电商平台的保健品栏目就能知道,像澳乐维他、blackmore、swisse,都是知名的澳洲保健品品牌,再看消费者评论栏,也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