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保健品“行销套路”不如好的“治理思路”

ytkang7年前 (2017-03-13)食品455

“上两天课,听三句好话,老太太就买了六盒保健品,一万多块钱,还不敢让我知道。”金女士上周回娘家帮忙收拾屋子,在垃圾桶里看到吃剩下的药盒子,软语硬压之下,70多岁的老母亲才说了实话。这样的事情,生活中并不鲜见。最近,奉化消保委发布的消费警示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窥探的窗口。消费警示不到一千字,却是八位义工历时三个多月“潜伏”保健食品行业,体验观察摸索出的“行销套路”。(3月10日《现代金报》)

奉化消保委策划了一次消费体验调查,让八位义工历时三个多月“潜伏”保健食品行业,体验观察摸索出的“行销套路”。并揭露保健品“行销套路”让广大消费者认清各种保健品广告及推销的“真实面目”,尤其是帮助老年人不被其表面的假象和虚假宣传所蒙蔽,防止上当受骗。这样的消费警示和提醒当然是十分需要的。

当下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并非一朝一夕,“行销套路”可谓路人皆知。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老人们都讲究养生保健,尤其是精神上的健康保健需求最大。一项调查显示,食品、医疗和营养保健已成为老年人日常消费支出最多的三个方面。全国年均2000亿元的保健品销售额中,老年保健品份额占据半壁江山,市场需求非常旺盛。巨大的市场需求,给保健品市场有了浑水摸鱼的空间,保健品骗局也就屡试不爽。

混乱的保健品市场,已经变相成为一种“精神传销”,套牢了众多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群体,缘于如今的儿女们都应忙于生计,无暇顾及老人的精神需求,关爱缺失,以致老人迷恋于“保健品”之类,不惜花钱买保健品之类来自找乐趣,以弥补精神空虚。一些厂商家摸准了老年人注重保健的脉搏,看准了“老人钱多人傻”的现实,对老年人进行“一哄二骗三下套”式的轮番轰炸。并采取“虚假广告+多渠道”,利用亲情营销、关系营销等模式,虚假宣传,忽悠老年人。

一些推销人员一口一个爹妈的喊得血口甜,亲热得让老人感到很比儿女还亲切,甚至有人竟然用“陪睡”诱惑来“攻关老人”,这种类似的“精神传销”,“亲情骗术”很容易迷惑人,让老人上当受骗,老人很容易钻牛角尖,往往儿女也拦不住。结果几十万的保健品买回家消费或“珍藏”还当做是宝贝。许多消费者因此上当受骗,尤其是老年消费者不惜用大半辈子省吃俭用的积蓄去买一堆堆没什么用的废品,毫无益处的“保健品”堆在床底下。

犯罪学家汉斯冯亨蒂希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曾指出,“老年人握有大多数的累积财富和财富给与权。同时,他们身体虚弱、精神衰弱。财富和身心脆弱的共同作用使得老年人处于危险之中”。老人群体已成为深受保健品骗局之害的重灾区凸显监管缺失。由于保健品管理涉及工商、卫生、公安等多个部门,多头管理的结果导致监管缺失。价格混乱欺诈多,由于保健品发展的过度、过热、过乱,加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不明确,有关部门监管缺失等,也使得对该行业的监管非常困难。揭露保健品“行销套路”,不如尽快拿出好的“治理思路”,多些用心策划,拿出有效治理治理的好举措。亟待有关部门予以规范治理,尤其是通过规范行业经营秩序,严查违法违规的保健品生产经营者,以及建立行业自律机制等。防止保健品市场疯长,杜绝保健品忽悠老人,亟待加强社会关爱体系建设,构成家庭、社会、群团组织三位一体的关爱模式,“社会保健”的及时跟进,让老人走出“保健品套路”的魔咒。

相关文章

保健品备案“禁令”扬威,一堆企业被逼海外买“牌”

“国家推行‘一帽一号’的政策不到一年时间,保健食品贴牌行为也没有完全禁止,只是商家换了个玩法而已。”3月2日,一位不愿具名的保健品企业副总经理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