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保健品强势入华,可真如传说中那么神?
图片来源/ 123rf.cm.cn
今年3.15,进口食品遭点名再次登上了各大媒体头条。不过热闹的不仅仅是他们,近来,被传的神乎其神的“洋保健品”也频频引发信任危机。
不少报道称,部分跨境电商销售的进口保健食品没有“蓝帽子”(“蓝帽子”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保健食品标志),进口鱼油涉嫌虚假宣传,并不能起到保护或者加强健康人的心脏功能的作用。
备受追捧的洋保健品,真的能让人放心买吗?
进口保健品走俏,受年轻一族追捧
国内消费者“未病先预防”的理念正逐步取代“有病才就医”,并成为主流思想。在这一理念的贯穿下,海外进口保健品品牌看准时机,一举打入中国市场,抢占消费高地。这其中包括了Swisse、GNC、Aurinda、自然之宝等,强势进入中国市场,销量一直遥遥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时代潮流的转变,进口保健品不再是中老年消费者的专属喜好了。如今,年轻一族也成为进口保健品的忠实粉丝。
业内人士告诉雨果网,“以往国内消费者对于进口保健品的品牌和功能印象,只是停留在老龄化层面,但是近些年来,青壮年和儿童消费群体也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年轻女性消费群体。”
据了解,当前进口保健品以其上乘品质、营养价值、新奇口味、精美包装、繁多品种,受到了年轻一族的普遍欢迎。海外进口保健品电商看准了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并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采取不同的产品措施。
针对中老年消费群体:注重钙铁等维生素的补充,随时提供中老年消费者的营养补给;
针对年轻一族消费群体:注重个性化、时尚化、品质化三位一体,主要是调理亚健康、紧致皮肤、防护辐射等问题。
“洋”保健品可能存在隐患,购买需谨慎
“洋”保健品中国热销,让代购以及进口从业者纷纷从海外搬运保健品。但随着进口保健品销售渠道的增多,行业鱼龙混杂,以次充好,导致不少消费者难辨真假,可能花钱买了假货,或者是买到有害产品。
雨果网了解到,当前国内消费者对于进口保健品的安全性已经产生质疑,包括涉嫌虚假宣传夸大功效、体验效果不明显、价格严重虚高等,甚至还有中国货冒充洋商品。然而,作为国内万千消费者宠儿的进口保健品,在监管方面并没有国内产品监管严格。
据介绍,国内称之为进口保健食品的产品,在国外称之为“膳食补充剂”,在上市时,并不需要获得食药监局的审批,也没有经过任何医学上的临床试验。
相比之下,国内的保健食品,必须要通过食药监局的批准,戴上“蓝帽子”标志才可以上市。而进口保健品进入中国市场前,是需要到食药监总局申请注册的。但总体并没有国内监管严格。
进口保健品存在风险,把控源头很关键
跨境电商行业正在不断向前发展,当前,有不少跨境试点口岸纷纷推出了跨境进口商品溯源机制,以期把控源头,消除各方疑虑。
“可以加强对进口保健品的销售渠道的监管,了解进口保健品的生产源头,保证产品的安全、健康。”上述进口业内人士说道。
不过,现阶段的溯源体系还不健全,许多仅能追溯到商品进境信息,也就是保税仓阶段,对于进口商品在国外生产、流通情况几乎没有涉及,溯源机制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除了健全进口溯源系统以外,上述业内人士还指出,进口电商从业者应把控进口产品的各个环节,优化进口供应链,树立进口电商品牌形象,维护消费者权益。
政府有关部门也需加大监管和引导力度,多部门、多力量联动参与,共同解决“洋”保健品的隐患。
【温馨提醒】:
进口保健品必须存在“蓝帽子”和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一般国产的是G字大头,进口的是J字打头。”
根据《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方法》国产保健食品备案号格式为:
国内保健食品备案号格式为:食健备G+4年代号+2位省级行政区域代码+6位顺序编号;
进口保健食品备案号格式为:食健备J+4年代号+00+6位顺序编号。
(文/雨果网 涂佳慧)